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主题教育 > 正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二)
2019年10月17日 08:58      浏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二)     

2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2.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3.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24.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25.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6.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7.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28.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29.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30.“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1.“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3.共产党人价值观: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3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6.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7.两个绝对:政治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     

38.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39.党员“八项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天津市招生考试院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天津市政府采购网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人民大学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04--2017 by 天津农学院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2号
    电子邮箱:
    vbsclub@tjau.edu.cn
    电话:23786730    传真:23786730
    津ICP备:14005838号      津教备: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