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主题教育 > 正文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2024年08月02日 13:59      浏览: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发表时间:2024-08-01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巴黎奥运会火热进行中,中国健儿们在赛场上奋斗拼搏,展现出顽强的体育精神。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多次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2019年1月31日,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时的讲话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以及在天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中获奖的运动员代表时的讲话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的讲话   

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的讲话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希望同志们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有力带动群众体育发展。   

——2016年8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   

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的讲话   

奥林匹克频道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文化传播,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的贺信   

网站编辑:王寒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天津市招生考试院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天津市政府采购网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人民大学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04--2017 by 天津农学院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2号
    电子邮箱:
    vbsclub@tjau.edu.cn
    电话:23792394    传真:23786730
    津ICP备:14005838号      津教备:0110号